王大爷是地道的北方人,特别爱吃馒头,经常一次性买很多放进冰箱冷冻储藏,想吃的时候就拿出来热热。
周末儿子回来,王大爷从冰箱里拿出几个馒头,准备蒸了一起吃,却被儿子连忙阻止,说最近网传“浙大研究之后发现:冷冻馒头不能吃,冷冻超过两天会长黄曲霉素,说完就把冰箱里冻着的馒头全部丢掉。
王大爷觉得心疼,又觉得儿子说的有些道理,不过还是心存疑惑:馒头冷冻超过两天,真的会滋生黄曲霉素吗?黄曲霉素真的致癌吗?
在千千万万的菌株中,有一种致命菌——黄曲霉菌,它的代谢产物黄曲霉素是很强的致癌物,被世界卫生组织列入一等致癌物,毒性是砒霜的68倍,误食和吸入都可能对人体造成伤害!
黄曲霉素具有强致癌性,致癌力是二甲基亚硝胺的70倍,一旦进入体内会给肝脏带来极强的破坏性,甚至引发肝癌。除此之外,黄曲霉素还是引发骨癌、肾癌、直肠癌等脏器癌症的重要诱因。
如果不慎摄入了黄曲霉毒素,轻微症状表现为腹胀、腹痛、恶心等消化系统问题,如若少量多次摄入,则有一定的概率会引发慢性中毒,继而损伤身体器官、造成细胞坏死,严重还会对生命造成威胁。
黄曲霉素通常为黄色或黄绿色,其微溶于水、易溶于油脂、耐高温。一般来说,烹饪的高温很难消灭黄曲霉素,只有超过280度的温度才能将其彻底清除。
黄曲霉菌喜欢潮湿的环境,家中的一些卫生死角也有几率会成为该菌的藏匿之地,如长期不清洁的马桶地胶接缝处或冰箱门上的塑料密封条等。
淀粉含量高的食物,如米面、豆类、花生等,在潮湿的环境下也会产生黄曲霉菌。
砧板和筷子等厨具在使用的过程中容易残留淀粉、粮食油之类的食物,如果没有清理洗涤干净,长期置于潮湿的环境下也非常容易引起霉变,最终滋生黄曲霉菌。
花生中富含油脂,是最容易受黄曲霉菌污染的农作物之一,所以花生油中也也许会出现黄曲霉素超标的现象。
变质的坚果会产生异味,除了坚果中不饱和脂肪酸在长时间储存、受潮等因素下发生氧化反应外,还可能和黄曲霉菌污染有关。
“馒头放在冰箱里超过2天就会长黄曲毒素”,这个说法流传甚广,很多人都因此开始担心自己吃的馒头不安全,那到底真相是如何的呢?
研究人员将馒头分别放在冷冻室、常温室和高温高湿室内保存,实验结果为,与常温储存的馒头相比,冷冻馒头并没有产生更多的致癌物质。因此,“冷冻馒头超过2天不能吃”这个说法并不可信。
央视还专门电话采访了浙江大学生物系统工程与食品科学学院副院长,发现浙江大学并没有做过冷冻馒头产生黄曲霉毒素的研究,报道不真实。
一般来说,黄曲毒素的滋生并不是特别容易,需要一定的环境条件,最重要的两个影响因素就是温度和湿度:
1. 适宜黄曲霉素生长的温度是12-42℃,其中,33℃是最佳生长温度;
2. 适宜黄曲霉素产毒的温度是24-48℃,而家用冰箱温度一般为0℃以下,未达到毒素产生的条件;
3. 适宜黄曲霉素滋生的最低相对湿度为78%RH,适宜的湿度范围为93%-98%RH。而冰箱的最高湿度不超过75%RH,不足以满足毒素生成的湿度要求。
坚果富含油脂,黄曲霉毒素溶于油脂,所以它们易感染黄曲霉菌。如果吃到变苦的瓜子、核桃、开心果等,一定要及时吐掉并且漱口。
有些商家为降低成本,用糠芝麻、瘪花生甚至变质的芝麻、花生做原料,其中变质的花生中含有黄曲霉毒素。
有的花生外表正常,但内部已出现黄曲霉素,而小作坊榨油机工艺简单,不能对原材料进行精炼,有极大几率会出现农药残留、重金属污染及存在黄曲霉毒素等问题。
木耳一般浸泡3个小时左右就可以泡发,泡得越久反而滋生的细菌越多,并且木耳长时间泡在水中,容易滋生黄曲霉毒素。
大米中的黄曲霉毒素主要分布于米粒表层,淘米时用手搓洗三、四遍可除去80%的黄曲霉。变质的米饭是最容易滋生黄曲霉菌产生黄曲霉毒素的,最好不留剩饭。
目前,肝癌仍是很常见的癌症之一,为了更好地预防肝癌的发生,应要培养良好的饮食上的习惯,除了要注意远离黄曲霉素,还应尽量少吃腌制、高脂食物、酒这三种食物。
此外,还要保持良好的心态,多喝水,多做运动,定时进行身体检查,守护身体健康。